分享(0)
转发(0)
收藏(0)
评论(4)
阅读(2890) 2015-04-10 10:34
缩混的20个决窍
1、删去不用的轨、参数设为平直、关掉每轨的效果发送。
2、增益控制不过载,不用删去气口。
3、编组控制,效果返回的编者按一定要求进入该编组。
4、明确音乐各部分的音量变化,在音轨上作出记录,作automation时听着音乐而不是看着电平。
5、在同样的监听环境下多听一些成功的商业音乐。
6、不要作过份的效果处理,特别是混响。越干的声音就越靠前,如果非得把主唱的声音加入大混响彻云霄,可以用pre-delay调节干湿比例,使歌声更加自然。
7、不要把低音乐器如bass、大鼓的声相位置放偏,因为这种高能量的声音平均分配到两个喇叭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。而且低音只包含少量甚至没有声音的指向信息。
8、eq和一些效果器应该在多轨整体播放时加入,因为单独播放某一乐器音色合放不一样。eq不要加得过份,这样才能使声音更自然,没有失去原来的韵味。
9、不要把太多的乐器放在一个频段里,尤其是中频。声源要好。这时再用eq来调节器整乐器在频谱上的分布,争取能分给每一乐器一定的频谱空间。如摇滚乐中的声学吉它,如果你拉下低频,声音的定位会更加清晰,但缩得太干净。噪声门上的滤波器是一个很好的工具,它使界线不那样清楚。
10、eq不要提升或衰减得过份,当你做明显的音调改变时,外接的均衡器要比调音台上的好。
11、使用eq时,尽量衰减而不是提升,人类听觉系统对衰减有较少的敏感。
12、对人声进行压缩使之在最终混音里音量的统一,很少有歌手不用压缩器能够保持音量的平稳。“soft-knee”让你觉得效果不是太突兀。但是如果压缩时考虑温暖和激励效果时,可以用“opto-compress”和“hard-knee”,并加以高的压缩比。压缩会增加背景噪声。高压缩比还会夸大齿音。
13、不时的在控制室外听整曲的感觉,这样可以检测各声部的平衡,太近可能会听不准。
14、总音量不要太大,这样会使音乐听起来很好,并且降低你的听力。不时开大,但在一般缩混时,要以听众聆听音乐的音量来作缩混。(不包括disco)
15、确保耳机听到的与喇叭一样,因为耳机更能辨析出大扬声器无法听到的轻微失真和爆音。但也不能光听耳机,因为它与扬声器立体声表现方式不一样。
16、如无必要,低音豉和bass的音量不要变来变去,它们是
分享(0)
转发(0)
收藏(0)
评论(0)
阅读(2514) 2015-03-02 13:00
现代专业唱法是国内声乐专家朱殿伟先生2002年提出的一种融美声唱法、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为一体的综合唱法。
由于美声唱法共鸣位置偏后,没有充分利用硬腭下的共鸣腔体,同时舌位偏低,口腔和咽腔两个腔体空间偏大,虽然音色浑厚但是也带来了一个严重问题,这就是空鸣声太大,音色过于空泛。
而民族唱法目前一直强调混声,一度出现了千人一面的音色问题,歌者音色不能充分发掘出来,影响了歌者个人的特色发展。
通俗唱法从某种角度来说,是一种缺陷性的错误唱法,根本不能算是一种唱法,至少不能算作一种专业唱法。因为大多数通俗歌手几乎没有头腔共鸣,虽然声音柔美,但是缺少了头腔共鸣那种穿透力和明亮度。在有麦克和扩音设备的的时候几乎听不出来缺少头腔共鸣,但是一旦清唱,便立刻原形毕露。
综上所述,各种唱法都有优缺点,因此,若能将三种唱法综合为一体,取其三种唱法的之长,摒弃其不足之处,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唱法,应该是最好的选择,这也是声乐发展的方向。其实目前已经有了两种唱法融合为一体的趋势了。如:民美、民通等唱法就是一种雏形。
再者,从内容决定形式的角度来说,一首歌曲演唱必须是内容决定形式,而不应该是形式决定内容。也就是说应该是情感决定唱法!一首歌的情感很复杂,也不应该只用一种简单的唱法完成演唱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,要想充分表达歌曲的情感,完成一首歌曲的演唱,完全有必要把几种唱法综合起来演唱。因此,朱殿伟先生大胆地提出了“现代专业唱法”这一先进理念。目前在国内,已经有很多歌手并不限于民族、美声和通俗等局限性唱法,正在朝着综合性唱法迈进。
分享(1)
转发(1)
收藏(1)
评论(1)
阅读(2786) 2015-03-02 12:58
一首词的成功,构思是基础,语言是血肉。没有好的构思,绝对谈不上出新意,也无法在成千上万首歌中杀出一条血路,突围而出成一时名曲名词,或成为当下文化流行语汇,在流行文化的潮流中点亮自己的一片晴空。
一、词的构思
构思一首词,可见出一个词人的文化性情和审美趣味,有赖于他的生活体验力感悟力的高低,也有赖于他文字的驾驭力和表达能力的高低。我们认为最主要的包含如下几点:
1.独特的审美选材:写一首好词,选取的题材对象很重要,我们面对一个巨变繁复,新文化事物层出不穷的时代,可写什么,唱什么,怎么写,怎么唱将面临无穷的选择;在一系列惊奇、困惑、目眩神迷和震荡错愕之后,找到自己下手的切入点就显得异常重要了。陈小奇对现代乡土题材创作的关注和兴趣,契合了自己对审美文化潮流的切实把握和体验,因此创作了将近30首这方面的系列化歌曲,最终也孕育出了《涛声依旧》、《朝云暮雨》等精品歌曲、确立了自身在中国流行乐坛上的一席地位,可谓水到渠成自然天成;郑智化对台湾社会人物的关注,使他的歌独具一种悲剧的力量,塑造了许多“堕落天使”的形象;崔健对一代青年精神内核的关注与表达,也使他的歌份量厚重而博大,许多摇滚后生在选材上已难望其项背。如《一块红布》:那天是你用一块红布/蒙住我双眼也蒙住了天/你问我看见了什么/我说我看到了幸福……从个人的感受,上升为对一代人精神思考之路的审视,成为一代从的精神画像。仅此一点,可见其立意之高远。
2.独特的审美表达:选好创作题材后,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好的审美表达,即找一个好的角度来下笔,要把流行歌曲当作一种生命的审美表达方式,即找一个好的角度来下笔,要把流行歌曲当作一种生命的审美表达方式,找到一个好的喷发点,生命之水才能源源流出。如同样写爱情、写恋人的生离死别,要写出感人的意境层次,确实要花一番功夫。台湾著名词人林秋离先生写的《哭砂》风靡海内外,从题目到内容,只不过写一对恋人的相思离别,却异常凄美感人:你是我最苦涩的等待/让我欢喜又害怕未来/你最爱说你是一颗尘埃/偶尔会恶作剧地飘进我眼里/宁愿我哭泣不让我爱你/你就真的像尘埃消失在风里……a段的“等待”是与“未来”联系在一起,因此幸福的可望不可及和爱情的苦涩感就像大海一样无涯无际,令人感叹;b段:风吹落的砂落在悲伤的眼里/谁都看出我在等你/风吹来的砂堆积在心里/是
分享(1)
转发(1)
收藏(1)
评论(0)
阅读(1845) 2015-03-21 21:57
作曲之前,你们需要确定准备写的歌曲是几段体的!一段体,两段体,还是三段体!
两段体和三段体比较常见,就不说了!一段体最典型的例子是: 西部歌王王洛宾老先生的作品《在那遥远的地方》!
1. 使用和弦加入经过音来作曲。适用于先写和声进行,然后再加入旋律。此类曲子的旋律与伴奏的和弦相对来说,非常和谐!旋律的和声走向特别明显!但是,一般篇幅比较短小!
这时候,吉他的不同的速度和扫弦节奏,不同的分解和弦的指法。强弱节拍的不同变化,我们可以感觉到不同的旋律的!会产生不同的创作灵感的!
如: 李圣杰的<<痴心绝对>>的高潮部分(即副歌部分)的和弦音就非常的明显!
还有,你可以唱一下陈慧娴的<<千千阙歌>>的前奏,旋律,间奏和尾奏来试着去体会一下!
2. 使用纯粹的自然音阶来作曲。适用于写长段的旋律!先写旋律,后写和声!
如:
大调自然音阶: 1 2 3 4 5 6 7
小调自然音阶: 6 7 1 2 3 4 5
3. 使用各种特色音阶来作曲。
这一点,我要重点讲一下!
我们可以使用各个国家,或者各个民族的特色音阶来作曲!
如:
a. 我国常用的五声音阶:
大调五声音阶: 1 2 3 5 6
小调五声音阶: 6 1 2 3 5
b. 和声小调音阶: 6 7 1 2 3 4 #5
c. 大佛里吉亚音阶: 1 b2 3 4 5 b6 b7 (phrygian-dominant)也有人把它叫做;弗拉门戈音阶!
d. 自然音阶的各种不同的模式:
爱奥尼亚模式: 1 2 3 4 5 6 7 (ionian)也就是大调自然音阶!
多里安模式:
分享(1)
转发(1)
收藏(1)
评论(0)
阅读(2276) 2015-03-21 21:56